《商君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戰國時期反映商鞅思想的著作。又稱《商君》、《商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及現代學術界一般認為,該書不是由商鞅親自撰寫的,而是由商鞅后學所編定,但其中大部分反映了商鞅的思想和言論。商鞅是尸佼的學生,戰國法家的代表人物。該書反映了商鞅發展耕織、獎勵軍功、明定法令的法家思想主張,也反映了部分商鞅變法的史實。《漢書·藝文志》著錄為29篇,現存24篇,其中較為重要的有《更法》、《農戰》、《開塞》、《靳令》、《賞刑》、《畫策》、《墾令》等篇。《更法》篇說:“孝公平畫,公孫鞅、甘龍、杜摯三大夫御于君,慮世事之變,討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公孫鞅曰:臣聞之,疑行無成,疑事無功,君定變法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賢者更禮,而不肖者拘焉”;“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伏羲、神農,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君無疑矣;”“孝公曰:善。于是遂出墾草令”。記述商鞅在秦孝公前與甘龍、杜摯的爭辯,敘述生動,言語精練明確,反映了商鞅堅持推行變法的政治主張。此書版本主要為明清刊本,其中較好的為嚴萬里《二十二子》本。注本主要有蔣禮鴻《商君書錐指》,有1986年中華書局本,收入《新編諸子集成》中,近人朱師轍《商君書解詁》本,有1956年古籍出版社本;高亨《商君書注譯》,有1974年中華書局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諸子百家叢書》與《尸子》合刊影印本;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商詩同注本;1975年陜西人民出版社本。
上一篇:《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