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帶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不下帶編》7卷,清金埴撰。金埴字宛孫,又字小郯,浙江山陰人,生活在康熙至乾隆初年。他屢試不第,一生以教館當幕僚為事。這部筆記系他晚年所作,向未刊刻,只有稿本流傳。金埴另有一部筆記,題名為《巾箱說》,民國初年繆荃孫曾將其刊入《古學叢刊》,較為世人所知。《巾箱說》僅1卷,其內容與《不下帶編》大都相同,但卻不能把它視為《不下帶編》的一個節本,因為同樣的內容在兩書中的記載,文字常有不同,或此詳彼略,或彼詳此略。通過對兩書內容的對照,可以斷定《巾箱說》也是出自金埴之手,而非后人從《不下帶編》中抄出的節本。1982年,中華書局將這兩部筆記均加點校,合印為1冊出版。
金埴對詩文、詞曲都有一定的造詣,又精于文字聲韻之學,據本書第2卷記載,仇兆鰲在其《杜詩詳注》付梓前,曾請他校訂過書中的聲韻。《不下帶編》的內容,大抵即為詩文品評、經史考訂與雜記見聞兩個部分,其論詩多有新穎的見解,如第3卷謂詩家翻案有兩法,一為入罪,一為出罪,崔道融“錯把黃金買詞賦,相如自是薄情人”用的是入罪法,羅隱“西施若道亡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用的是出罪法,最后總結說:“凡用故實及前人成句,必如此,則事如己出,無蹈襲之痕。”一語道穿了詩家的用事手法。記見聞的內容也很有價值,此書作者與《長生殿》的作者洪升和《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交誼頗深,自稱與洪升“游蹤最密”,本書第1卷記載了洪升于康熙四十三年在烏鎮醉酒而失足落水身亡的情況,是研究洪升生平時必引的材料。第2卷記《桃花扇》轟動京城的情況,從康熙皇帝到名公巨卿無不為之動容,“王公薦紳,莫不借鈔,有紙貴之譽”,這也是清代文學研究者常常取資的材料。
上一篇:《三輔黃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東坡論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