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通訓定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朱駿聲(1788~1858)在學術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著述非常豐富,但以《說文通訓定聲》用力最勤,影響也最大。此書有上海世界書局影印本;1984年中華書局又臨嘯閣刻本,加以斷句,影印出版。書后附筆畫索引以便檢索。朱氏逝世后,其子朱孔彰曾刊有《說文通訓定聲補遺》也一并印出。
《說文通訓定聲》,大旨悉具例言。其凡例要點如下:(一)六書形聲之字,十居其九,此書就《說文解字》54部,舍形取聲,貫穿聯綴,分統于1137母,歸并為18部,以著文字聲音之原,以正六朝四聲之失。(二)此書于每字本訓外,分列轉注、假借二事,各以□表識、補《說文》所未備。(三)字有與本義截然各別者,既無關于轉注,又難通以假借,文字中才得百一,特列為別義,亦以□識之。(四)訓詁之旨,與聲音同條共貫?!步泜骷肮抛⒅月暈橛栒?,必詳列各字之下,標曰聲訓。(五)古韻錄《詩》、《易》以下,至先秦而止,其與今韻同音,間亦從略。(六)古韻亦有方國時代之不同,輒或出入。然其本音,自有一定。特命之曰轉音,以考其異,而益審其同。(七)此書宗許(慎)為主,義若引略,間予發明,確有未安,乃參己見。羅惇衍在《說文通訓定聲序》中說:“薈萃眾說,而得其精。且舉轉注之法,獨創義例,根據確鑿,實發前人所未發。其生平之心得在是矣”。作者在《自敘》中說“天地間有形而后有聲,有形聲而后有意與事,四者文字之體也。意之所通,而轉注起焉;聲之所比,而假借生焉,二者文字之用也?!恢俳枵撸豢膳c讀古書,不明古音者,不足以識假借,此《說文通訓定聲》一書所為記也?!?/p>
《說文通訓定聲》取《說文解字》9500余字分類得聲母883,以聲為經,以形為緯,依《說文解字》聲旁分類,按聲音系統排列字頭。分古韻為18部,采卦名之字為韻部名稱,每字下先釋本義,再釋轉注假借別義,以經籍訓詁為證,引證賅博,條理精密。讀者查檢一字,于古音古義,通假正別,本末了然。以聲韻訓詁相通之理講解古書上的文字,是此書的一大特色。此書是研究《說文解字》的重要著作,也是一部專講通假字的工具書。其缺點是,把形聲字的范圍劃得過于寬泛。
上一篇:《詩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諸子集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