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佛教典籍叢書。又名《一切經》、《契經》、《藏經》或《三藏》。“藏”的原語Pitaka是一種可以放東西的竹篋,內容包括:釋迦牟尼在世時的說教以及后來增入的少數佛教徒的說教,稱之為“經”;、釋迦牟尼為儀徒制定的必須遵守的信軌規則,稱之為“律”;關于佛教教理的闡述或解釋”,稱之為“論”。《大藏經》的編纂,始于釋迦牟尼涅磐不久,弟子們為保存他的說教,統一信徒的見解和認識,通過會議方式的結集,形成一致公認的經、律、論內容,后來又增加了有關經、律、論的注釋和疏解等“藏外典藉”,成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類,原始佛教分裂以后,各大派別大多按照自己的觀點編有本派的藏經,只有上座部的三藏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其它部派的典籍,除了在漢文譯本中保存一部分外,基本上都已散佚,早期的梵文經典只剩下少數零散貝葉本或紙寫本,全部三藏已難窺全豹。現存的大藏經,按文字的不同可分為7個系統:漢文大藏經,為大小乘佛教典籍兼收的叢書,北宋開寶年間第一部木版雕印的大藏經問世后,歷元、明、清至民國,共出版過木刻和排印本大藏經20種,1984年開始編輯的《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將收錄歷代藏經中特有的經籍約4200余種,23000余卷,分為正續兩編,分裝220冊,并有索引附錄1冊一起發行。
藏文大藏經,是藏語系佛教典籍叢書,共收佛教經籍4569種。除佛教的經、律、論外,尚有文法、詩歌,美術、邏輯、天文、歷算、醫藥、工藝等。其中屬于密教的經軌及論藏等大多是漢文大藏經中所沒有的。
蒙文大藏經,是藏文大藏經的蒙文譯刻本。又名《如來大藏經》或《番藏經》。
滿文大藏經,是漢文大藏經的滿文選譯編刻本,又稱《國語譯漢藏經》或《國語譯大藏經》。
西夏文大藏經,是漢文大藏經的西夏文譯刻本。,
巴利語系大茂經,是南傳上部所傳佛教典籍的叢書。
傣文大藏經,是南傳上座部巴利語系大藏經之一,內容與其他巴利語系大藏經基本一致。
上一篇:《塔杜施先生》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天下郡國利病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