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簡介|介紹|概況
神話篇名。選自《淮南子·覽冥訓》。題目是后人所加。今人袁珂說:“女媧補天,其目的無非治水。‘積蘆灰’已明言‘止淫水’。其余三事:‘斷鰲足’、‘殺黑龍”,乃誅除水災時興風逐浪之水怪;而‘煉石補天’所用之‘石’,亦堙洪水必需之物。故謂女媧補天神話最初所傳,當亦系治水。”(《中國神話傳說辭典》)袁珂在其所著《山海經校注》中又說:“然古籍記女媧補天,或又牽連于共工神話中。《論衡·談天篇》云:‘共王與顓頊爭為天子,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女媧銷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東南,故百川注焉。’其后《史記》司馬貞補《三皇本紀》因之,亦說女媧補天,是因共工觸山而使天地殘毀之故,不過易共工所與爭之對象顓頊為祝融而已。二文若為偽傳,即系誤記,實未得古神話本貌。古神話蓋以女媧補天為一事,共工觸山又為一事,二者并不相涉也。女媧所補之‘天’,乃洪古時代,由于今已不能詳悉之某種原因——自然界大變動或神國大擾亂——所導致之‘四極廢,九州裂’之天地大殘毀之‘天’,故有‘斷鰲足以立四極’等語。而共工觸山所造成之毀壞,則局面較小,僅‘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且毀壞以后,至今未聞修復,故始日月西移,百川東注,不周壞而不幣。且不周,天柱也,共工觸山‘折天柱’者,折天之一柱也,又何用女媧‘斷鰲足以立四極’為?則觸山與補天之不相涉也明矣。補天神話自應在觸山神話之前。”今人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說:“女媧神話,起源于南方苗族。女媧相傳為伏羲之妹,后由兄妹結為夫婦,成為人類的始祖。在東漢武梁祠石室畫像中,有伏羲、女媧的人首蛇身的交尾像。中間一小兒,右向,手曳二人之袖。經考古學者與人類學者的研究,證實了他們的夫婦關系。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云‘伏羲鱗身,女媧蛇軀。’《魯靈光殿賦》雖是東漢的作品,但他所描寫的卻是西漢魯恭王時期(前一五四——前一二七)的建筑物。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在西漢初期就成了石刻裝飾的題材,這故事在民間流行的普遍和古遠,可想而知。”又說,女媧補天的神話,“體現出初民的宇宙觀念,更重要的是女媧犧牲自己為萬民謀福的高貴品質和偉大事業。她補蒼天,正四極,殺黑龍,止淫水等等,都表示原始人民迫切的愿望,在人民的創造和歌頌的過程中,她成了神,后來又變為歷史上的帝王,同伏羲、神農并稱為‘三皇’了。造人補天的女禍,正是古代母系社會里一個偉大的典型。”在古代神話傳說中,女媧不但是世界的創造者,而且還是人類萬物的始祖。關于女禍的神話,最著名者當為“搏黃土作人”和“煉石補天”兩則。“補天”神話,反映了遠古人類在科學不發達,不斷遭受自然災害威脅的情況下,渴望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理想。女媧補天,顯示了人的力量的偉大,表現了華夏民族祖先敢于與天地奮戰、力求改變落后狀態的積極進取精神和聰明才智。神話作者以高度的想象力,塑造了一個勇敢智慧、為民除害的頂天立地的女性形象。她在與自然災害的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雄偉氣魄和高度智慧,將永遠激勵著后人。此則神話對后世影響很大,清曹雪芹在其《紅樓夢》第一回中,便妙用此則神話,預示封建社會的“天”已經坍塌,表現了他嚴肅的批判現實精神。魯迅以此則神話為素材,創作出了小說《補天》,歌頌了女媧的勤勞、智慧和創造力量。
上一篇:《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子虛上林賦》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