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祥《南鄉子》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邢監廟餞送朱太傅、張直閣阻雨賦此詞
江上送歸船。風雨排空浪拍天。賴有清尊澆別恨,凄然。寶蠟燒花看吸川。楚舞對湘弦。暖響圍春錦帳氈。坐上定知無俗客,俱賢。便是朱張與少連。
【編年】
乾道三年(1167)作。張孝祥《于湖文集》卷四十有《與朱編修》七首,其一云:“知且為衡岳之游,儻遂獲奉從容,何喜如之!不勝朝夕之望。”次書云:“某昨日方從欽夫約遣人迎行李,奉告乃承已至近境,欣慰可量!”其三云:“風雨留人,尊候復何如?登臺詩強勉不工,出師表同上。老兄游山亦須待稍晴,未可以遽。”朱編修,即朱熹。宛敏灝《張孝祥詞箋校》卷五:“乾道三年(1167)冬,朱熹為衡岳之游,孝祥迎晤于長沙。此詞為送行時作。”題作“餞送朱太傅、張直閣,邢監廟同集,阻雨,賦此詞”。其校云:“原題作‘刑監廟餞送朱太傅、張直閣,阻雨,賦此詞’。不僅‘邢’誤為‘刑’,且與事實不符。置酒非邢少連,張栻未離去。檢《文集》、《百家詞》題作‘送朱元晦、張欽夫,邢少連同集’。現參考其意,就乾道本原題增‘同集’二字改順如右。”按辛更儒《宛敏灝〈張孝祥詞箋校〉辨正》:“校者不知何所據,便說‘置酒非邢少連,張栻未離去’,于是捏合兩本,把題目改為‘餞送朱太傅、張直閣,邢監廟同集,阻雨,賦此詞’。我以為,兩本的標題自應以乾道本為得實,蓋張孝祥此詞系送朱熹游南岳之作。據《朱子年譜》卷一,乾道三年,朱熹來潭州,十一月有南岳之游,張栻陪同,孝祥以官守在身不能前往,故在邢少連餞送席上賦此詞。乾道本的問題在于稱朱熹為‘太傅’。朱熹此前曾被命為武學博士,此‘太傅’或當是‘太博’之誤。而文集對題目的改動顯然完全錯誤,它不僅把餞送者改為張孝祥,還把張栻、邢少連改為作賠與宴者,遂使宛氏誤認為此詞系送別朱熹者,故有‘置酒非邢少連,張栻未離去’的荒唐之言。”
【匯評】
楊慎《詞品拾遺》:張于湖送朱元晦行,與張欽夫、邢少連同集,作《南鄉子》一詞云(詞從略)。此詞見《蘭畹集》。觀“楚舞湘弦”之句及朱文公《云谷寄友絕句》云:“日暮天寒無酒飲,不須空喚莫愁來。”則晦翁于宴席,未嘗不用妓。廣平之賦梅花,又司馬公亦有艷辭,亦何傷于清介乎。
【附錄】
朱熹《南鄉子·次張安國韻》:落日照樓船,穩過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風月從今別一川。離緒悄危弦,水夜清霜透幕氈。明日回頭江樹遠,懷賢。目斷晴空雁字連。
上一篇:張孝祥《鵲橋仙》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
下一篇:張孝祥《柳梢青》原文與歷代鑒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