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灞橋怨別
【出典】 《三輔黃圖》卷六《橋》:“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下《銷魂橋》:“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銷魂橋也。”
【釋義】 漢唐時長安人送別,多至灞橋,折柳相贈。詩詞中多引以為典。
【例句】 ①聞說灞水橋邊,年年春暮,滿地飄香絮。(秦觀《念奴嬌·詠柳》482)灞橋兩岸多柳,詞題詠柳,引用此典。②東風里,有灞橋煙柳,知我歸心。(陸游《沁園春·三榮橫溪閣小宴》1587)灞橋為送別之地,所以說也只有灞橋的煙柳,能了解我的離情和歸思。③車馬灞橋中,別緒忽忽。只知攀折怨西東。(趙師俠《浪淘沙·柳》2094)這首詞是詠柳,用灞橋折柳故事。④依依灞橋怨別,正千絲萬緒,難禁愁絕。(高觀國《解連環·柳》2355)詞詠柳,用灞橋故事。千絲萬緒,意雙關,是指柳絲柳緒,也是指愁思愁緒。
上一篇:典故《欸乃一聲山水綠》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灞橋狂吟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