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賦》簡介|介紹|概況
文論篇名。西晉陸機作。關于其寫作年代,歷來說法不一,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是陸機二十歲左右時所作,其主要依據是杜甫《醉歌行》有“陸機二十作《文賦》”之語。另一種意見認為,是陸機四十歲左右時所作。陸云在給其兄陸機的一封信中,曾將此篇與《述思賦》、《扇賦》、《感逝賦》、《漏賦》、《詠德賦》一起評述,信末云:“兄頓作爾多文,而新奇乃爾,真令人怖。”贊揚陸機短時間內(“頓”)寫出眾多新奇之作,可見此六篇賦的寫作時間十分相近,而《感逝賦》序言中說“余年方四十”。因而有人認為此篇亦當作于陸機四十歲時左右。關于對此篇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文選》卷第十七李善注引臧榮緒《晉書》說:“機妙解情理,心識文體,故作《文賦》。”劉勰《文心雕龍·總術篇》說:“昔陸氏《文賦》,號為曲盡,然泛論纖悉,而實體未該。”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說:“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夫‘綺靡’重六朝之弊。‘瀏亮’非兩漢之體。”清紀昀《云林詩鈔序》說:“自陸平原‘緣情’一語引入歧途,其究乃至于繪畫橫陳,不誠已甚與。”鄧繹《藻川堂譚藝·日月篇》說:“陸機《文賦》云:‘來不可遏,去不可止。’東坡所云‘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也。又云:‘思風發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齒。’東坡所云‘如萬斛泉源隨地涌出’者也。不惟東坡,雖彥和之《文心雕龍》,亦多胎息于陸。”章學誠《文史通義·文德篇》說:“劉勰氏出,本陸機氏說而昌論文心。”今人錢鍾書《管錐編》說:“《文賦》非賦文也,乃賦作文也。機于文之‘妍蚩好惡’以及源流正變,言甚疏略,不足方劉勰、鐘嶸;至于‘作’之‘用心’、‘屬文’之‘情’,其慘淡經營、心手乖合之況,言之親切微至,不愧先覺,后來亦無以遠過。”現在一般認為,此文是中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第一篇完整而有系統的創作論,它對《文心雕龍》的成書有極大的影響。其主旨在于解決“意不稱物,文不逮意”的矛盾,總結文學創作中正確處理物、意、文三者關系的經驗。全篇從創作前的準備,藝術構思,部局謀篇,一直講到最后完篇的創作全過程。對想象、構思、風格、才能、靈感等一系列創作的問題,都作了精采的描繪和論述。其“緣情綺靡”、“窮形盡相”說,強調文學的感情因素和形象特征;“謝朝華”、“啟夕秀”說,強調文學貴在創新;“理扶質上立干,文垂條而結繁”說,強調內容是主導,而又不可忽視形式的作用。提倡“應”、“和”、“悲”、“雅”、“艷”,強調文學要有豐贍美,和諧美,感人美,典雅美,辭采美,集中體現了陸機的美學思想。此篇用賦體講文理,雖然受體裁的限制,不如論文那樣嚴密,然求之以聲,鏗鏘悅耳,求之以文,富麗華美,求之以理,精妙深微,不獨啟迪理智,而且陶治性情,在審美趣味上給人以滿足,堪稱以美文講美學的佳作。
上一篇:《成相》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無家別》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