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單將攻狄》簡介|介紹|概況
散文篇名。選自《戰國策·齊策六》。以首句名篇。有些選本作《田單攻狄》。今人郭人民《戰國策校注系年》說:“田單攻狄事,《史記》田單傳、魯仲連傳及《田齊世家》皆不載,今從于鬯(《戰國策年表》)說,系此策于齊襄王五年,當周赧王三十六年。”今人牛鴻恩等《戰國策選注》說:“田單是堅持長期抗戰,擊敗燕國、復興齊國的名將,在攻打小小的狄城時,卻碰了個大釘子。魯仲連通過前后對比,深刻地揭示了他失敗的原因:地位變了,思想感情也不知不覺地變了,不能與群眾同甘共苦、與士卒共生死了。不過他碰了釘子知道反省,聽到批評懂得戒懼,而且立即付諸實踐。這種態度是好的。”今人朱友華說:“戰國中期齊國著名兵家孫臏認為,要取得戰爭的勝利有五個條件。他說:恒勝有五:得主專制(將帥有指揮全權),勝;知道(認識戰爭的客觀規律),勝;得眾(得到群眾擁護),勝;左右和(指揮者同心協力),勝;量敵計險(正確判斷敵情及地形險易),勝。”(《孫臏兵法·纂卒篇》)其中的‘得眾’和‘左右和’就是講的戰爭中指揮者的作風問題,占了五個條件中的兩條,足見其關系重大……田單攻狄戰斗的反復,正是這一道理的形象說明。”(《戰國策選譯》)此文通過對齊國名將田單攻燈狄人兩次戰役的記述,形象地說明了能否得到群眾擁護、指揮員能否齊心協力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重要因素這一著名的軍事思想。田單功高自傲,養尊處優,脫離士兵,導致士氣渙散,軍無斗志,所以“攻狄三月而不克之”;后來,齊國高士魯仲連尖銳而深刻地指出了導致他失敗的這一原因。在次日的戰斗中,他與士兵同甘共苦,親臨前線,甘冒矢石之險,終于士氣大振,上下一致,協力同心,取得了最后勝利。全篇結構嚴謹,語言生動。“齊嬰兒謠”四句,形象地刻劃了田單因功成名就而躊躇滿志的神態,從中揭示了他“攻狄三月不克”的原因;“破燕”時的一首誓師辭,生動地表現出田單激勵士卒、慷慨赴敵的悲壯心情,揭示了早年他擊敗燕軍、復興齊國的原因。強烈的比照中,既突出了主題思想,又塑造了生動人物形象。
上一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畫中人》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