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賦》簡介|介紹|概況
賦篇名。南朝梁江淹作。關于此賦內容,《文選》李善注說:“意謂古人不稱其情,皆飲恨而死也。”明張鳳翼《文選纂注評林》說:“秦王不得有天下為可恨,趙王失其姬女乘輿為可恨,李陵圖報漢德而終不成為可恨,明妃不遇而永留異域為可恨,敬通歸田而長懷無巳為可恨,嵇康之陷刑彈《廣陵散》而沒為可恨,孤、孽、流、戌四者隨感而應,此戰亡者為可恨。”關于此賦的藝術成就,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江醴陵集題辭》說:“《恨》、《別》二賦,音制一變。”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卷四十五說:“文通之賦,自為杰作絕思,若必拘限聲調,以為異于屈宋,則屈宋何以異于《三百篇》也。”李元度《賦學正鵠》說:“通篇洗煉峻潔,無一支詞剩語,宜其獨步江東。”許梿《六朝文絜》說: “《恨》、《別》二賦,乃文通創格。”又評此賦說:“通篇奇峭有韻,語法俱自千錘百煉中來,然卻無痕跡。至分段敘事,慷慨激昂,讀之英雄雪涕。”鮑桂星《賦則》說:“筆勁氣遒,色新韻古,非文通不能。”此賦描繪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飲恨吞聲、懷恨而死的情景,抒發了人生短促,有志難騁的感慨。全賦共分十段,第一段借凄涼之景引出對古代“伏恨而死”者的懷念,第二段寫帝王秦始皇之恨,第三段寫列侯趙王遷之恨,第四段寫名將李陵之恨,第五段寫美人王昭君之恨,第六段寫才士馮衍之恨,第七段寫高人嵇康之恨,第八段寫貧困者之恨,第九段寫榮華者之恨,第十段以感慨作結。全賦結構嚴整,人物個性鮮明,語言綺麗流暢,藝術成就甚高。
上一篇:《思美人》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悲陳陶》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