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簡介|介紹|概況
宋文篇名。王安石作。《宋史·王安石傳》云:“移提點江東刑獄,入為度支判官。時嘉祐三年也。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辯博洛其說。果于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于是上萬言書。后安石當國,其所措注,大抵皆祖此書。”蔡元鳳將本文寫作時間系于嘉祐三年(《王文公年譜考略》)。顧棟高據《宋史·仁宗紀》“嘉祐五年五月已酉,王安石召入為三司度支判官”的話,定為嘉祐五年,且謂按書中有云:“臣蒙恩備使一路”云云,當在初還闕庭未受度支之前所上(《王荊公年譜》)。元詹大和《王荊公年譜》載于嘉祐六年。近人高步瀛據李雁湖注,以為上書在嘉祐四年。上述諸說皆不合,定為“嘉祐六年”,尤為無據(《唐宋文舉要》)。吳汝綸評此文:“王荊公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世以為詬厲,而余絕重之,以為非有英奇宏偉非常之識,不能為此言也。”(《新五代史司天考》批語)廣東人民出版社《王安石詩文選注》采取作于“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十月,王安石任提點江東刑獄(負責監察江南東路的司法和行政)時,被召回京。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五月,調任三司度支判官。在這期間,他寫下了這封上給仁宗皇帝的萬言書。”(《唐宋八大家選譯注》)本文洋洋萬言,極陳北宋形勢利弊,揭露吏治黑暗和科舉腐朽,倡言變法革新。語言簡明暢達,筆勢雄健有力,說理透徹,結構嚴謹,表現出王安石政論文議論宏博,風格潑辣的風格特點。
上一篇:《七哀·明月照高樓》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