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杜牧作。原三首,此為第一首。清馮集梧《樊川詩集注·評述匯編》引《遯齋閑覽》:“杜牧《華清宮》詩,……據(jù)《唐紀》,明皇以十月幸驪山,至春即還宮,未嘗六月在驪山也。然荔枝盛暑方熟,詞意雖美,而失事實。”同上引《歷代詩話》:“吳旦生曰:《東城老父傳》云:‘玄宗元會與清明節(jié),率皆在驪山,每至是日,萬樂具舉,六宮畢從。’則其幸驪山不止十月也。《長恨傳》云:‘天寶十年避暑驪山宮。’《太真外傳》云:‘妃子生于蜀,嗜荔枝,南海荔枝勝于蜀者,每歲馳驛以進,然方暑熱而熟,經(jīng)宿則無味,后人不能知也。’又云:‘天寶十四載六月一日,上幸華清宮,乃貴妃生日,于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海進荔枝,因以曲名《荔枝香》。’則其幸驪山正在荔枝熟時也。牧之詩正合此事實,遯齋未及考耳。”據(jù)《新唐書·楊貴妃傳》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shù)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而“人馬僵斃,相望于道。”此詩便選取了為貴妃飛騎送荔枝這一典型事件,諷刺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驕奢淫逸。構(gòu)思新穎,描寫生動,懸念的設置尤為成功。深宮重苑,殿門一重重敞開,以迎快馬驛傳,人以為必有軍國大事,篇末則作反跌,原來只是為了區(qū)區(qū)荔枝,以博妃子一笑。含意深刻,諷刺辛辣,卻又措詞委婉。因而歷代傳誦,膾炙人口。
上一篇:《載馳》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過吳江有感》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