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山海經》簡介|介紹|概況
組詩名。共十三首。東晉陶淵明作。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八《詩評》說:“陶靖節之《讀山海經》,猶屈子之賦《遠游》也。”元劉履《選詩補注》卷五說:“此詩凡十三首,皆記二書所載事物之異,而此發端一篇,特以寫幽居自得之趣耳。”明黃文煥《陶詩析義》卷四說:“十三首中,初首為總冒,末為總結,余皆分詠‘玉臺’、‘玄圃’、‘丹木’,超然作俗外之想,與古帝之思。”張自烈《箋注陶淵明集》卷四說:“予讀《詠山海經》詩,頗類屈子《天問》,詞雖幽異離奇,似無深旨耳。”清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十四說:“《讀山海經》詩,借荒唐之語,吐坌涌之情,相為神怪,可以意逆。”劉熙載《藝概》卷二《詩概》說:“余謂淵明《讀山海經》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親切,尤詩之深致也。”此組詩是作者讀《山海經》、《穆天子傳》等書時有感而作。其中多借古詠今。第一首是發端,敘幽居耕讀的樂趣。第二首至第十二首詠二書所記奇異事物。末首旁及齊桓公不聽管仲遺言,任用易牙、開方、豎刁,三人專權,繼而為亂,桓公渴餒而死事,明顯是為晉、宋易代而發。此組詩有起有結,當是入宋后同一時期的作品。
上一篇:《論詩·滿眼生機轉化鈞》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謫居黔南十絕》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