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鳧鹥》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大雅》篇名。《毛詩序》說:“《鳧鹥》,守成也。大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神祗祖考安樂之也。”宋朱熹《詩集傳》:“此祭之明日繹而賓尸之樂。”清姚際恒《詩經通論》:“《序》謂‘守成’,泛混。鄭氏于上章下曰:‘祭祀既畢,明日又設禮而與尸燕,成王之時尸來燕也。’此說可為詩旨。而《集傳》本之,因謂‘祭之明日繹而賓尸之樂’;然又有誤。孔氏曰:‘燕尸之禮,大夫謂之賓尸’,即用其祭之日;今《有司徹》是其事也。天子、諸侯則謂之‘繹’,以祭之明日。《春秋·宣八年》言‘辛巳,有事于大廟;壬午,猶繹’,是謂在明日也。’此‘公尸燕飲’是繹祭之事,《疏》語分別明了,惜乎其未閱耳。”方玉潤《詩經原始》:“此繹祭燕尸之樂也。”今人高亨《詩經今注》:“周代貴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為了酬謝尸的辛勞,擺下酒食,請尸來吃,這叫做‘賓尸’,這首詩正是行賓尸之禮所唱的歌。”高說,是。本詩五章,章與章,句子大多相似,只更換少數字眼。不僅使全詩回環往復,起到加深效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更換字眼中,顯示出事情的發展變化,情節的搖曳多姿。
上一篇:《公莫舞歌》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擊鼓》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