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道教·仙人
得道成仙的人。能長生不死,而且神通廣大,來去無方,所以有時也稱為“神仙”。據東晉葛洪 《神仙傳》 稱: “仙人者,或竦身入云,無翅而飛; 或駕龍乘云,上造天階; 或化鳥獸,游浮清云; 或潛行江海,翱翔名山; 或食元氣,或茹芝草; 或出入人間而人不識; 或隱其身而莫之見。” 仙人也有等第之分,據《云芨七簽》 稱,仙人從低到高可分九等: “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靈仙,九至仙。” 男女群仙的統領者是東王公 (又叫東華帝君) 和西王母。據說,仙人大多隱居在深山,《說文解字》解釋“仙” 字的意思,就是 “人在山上貌”。《莊子·逍遙游》 中有一段描繪山中仙人的文字: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曾經令許多人心馳神往,油然而生離塵出世之想。神仙的觀念,說到底,就是長生不死,就是肉體的逍遙與精神的自由,這對古人來說,真是有無限的魅力。秦始皇曾經派遣徐福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到海中的仙山尋找長生不死的仙藥; 漢武帝讀了司馬相如描繪仙人的 《大人賦》,竟然想入非非,“飄飄有凌云氣游天地之間意”。道教認為,仙人可學而致,并非是凡人不可企及的境界。道教由此發展出一系列修煉方法,聲稱功行圓滿的善男信女都能得道成仙。凡人成仙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等是變成肉體飛升的天仙,第二等是變成游于名山的地仙,第三等是先死后蛻的尸解仙。一旦成仙,就可由西王母迎接到天上。據說,歷代都有得道成仙的人,西漢劉向的 《列仙傳》 中記載了七十二人,東晉葛洪的 《神仙傳》 中記載了八十四人,明清時代記載的就更多,達到了數百人。其中,以“八仙” 最為有名。
上一篇:宗教學·儒教·附:經學·今文經學
下一篇:文學·文體·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