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簡介|介紹|概況
樂府詩篇名。《相和歌·相和曲》古辭。一名《泰山吟行》。漢無名氏作。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引崔豹《古今注》說:“《薤露》《蒿里》泣喪歌也。本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作悲歌。言人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于蒿里。至漢武帝時,李延年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亦謂之挽歌。”又引譙周《法訓》說:“挽歌者,漢高帝召田橫,至尸鄉自殺,從者不敢哭而不勝哀,故為挽歌以寄哀音。”又引《樂府解題》說:“《左傳》云:‘齊將與吳戰于艾陵,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杜預云:‘送死《薤露》歌即喪歌,不自田橫始也。’”今人鄭文《漢詩選箋》說:“以薤露之易乾,比人生之短促,然薤露落而復凝,人則死而不生。人不如露,不言心傷而心傷自在言外。”此篇是挽歌,言人命短促,有如薤葉上的露水,一瞬即干。情調凄苦悲涼。
上一篇:《蓼蕭》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薤露·惟漢二十世》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