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先秦·非攻》簡析
墨翟著。見《墨子》,共分上、中、下三篇。中篇與下篇多作抽象的議論,不如上篇論述生動。墨子為反對當時統(tǒng)治者發(fā)動不義之戰(zhàn),認為攻人之國是虧人以自利,是不仁不義,因此提出“非攻”的主張,這是墨子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上篇從“入人園圃,竊其桃李”這一不義行為著筆,然后扣住“虧人自利”則“不義”這一基本論點,運用類比推理逐層推進,得出“攻國”是最大的“不義”,理應(yīng)受到嚴厲譴責的結(jié)論。然而,世俗君子對攻國者與竊國者非但不加譴責,反而交口贊譽,混淆了義與不義的界限。作者批判那些把“攻國”當作“義”的君子,意在統(tǒng)一人們思想認識,達到“非攻”而施行“兼愛”之目的。文中援用日常生活為例,就近取譬,說理透辟,邏輯嚴密,文辭通俗淺顯。
上一篇:《散文·魏晉南北朝·雪賦》簡析
下一篇:《散文·面具》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