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環記》簡介|鑒賞
原名《棒打鴛鴦錄》。言情小說, 十六章。徐枕亞著。從《小說叢報》13期(1915年8月12日出版)連載至22期(1916年7月20日出版) 刊完。 1916年1月由上海《小說叢報》社出版單行本,易名為《雙環記》。
小說寫陸蕙姑在舅舅家讀書,與表兄王二云互生情愫。琪仙也看中二云,遭到二云的拒絕,二云的哥哥大云又看中蕙姑,也遭蕙姑拒絕。琪仙丫環秋鴻播亂其間,使大云與二云反目,大云搜得蕙姑給二云的信函,上交父母,于是二云遭到父親痛打,蕙姑也被趕回家門,羞憤自殺,被母親救下。二云與蕙姑都臥床不起,雙方家長請蕙姑丫環棠兒騙二云與蕙姑,使二人病情好轉。秋鴻又挑唆大云說動蕙姑父親,將蕙姑嫁給大云,二云只好娶了琪仙。但婚后兩對夫妻俱不和睦,大云在外酗酒賭博嫖妓,病臥在床,又誣弟盜嫂,想把妻子休掉。逼得二云用自殺以明心跡,被人發現。大云誤食蕙姑粥中毒而死,王母懷疑蕙姑毒殺親夫。二云審出下毒者為秋鴻,秋鴻投水自殺,遺書把屢次播亂之情說明。琪仙生兒病故,二云自覺對不起琪仙,亦病故。蕙姑自縊,要棠兒撫養二云兒子,棠兒為之延師課讀,門庭重振,氣象一新。
《雙環記》雖然與《玉梨魂》、《雪鴻淚史》并列為徐枕亞的“四大小說”(還有一部是《余之妻》),但無論是在思想還是藝術方面,它都無法與《玉梨魂》、《雪鴻淚史》比肩。《雙環記》雖然也以反對包辦婚姻、家庭專制為宗旨,作者在書中感慨“可憐嬌弱之小兒女,懾服于家長權力之下,因以沉淪孽海,失敗情場者,比比皆是”,但是他把恪守禮教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作者特別強調蕙姑與二云在婚后都能以禮自守,以顯示出他們的“道德高尚”,然后再讓他們一一死去。為了這一準則,甚至不惜破壞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小說更多地采用了傳統言情小說的模式,用“小人”“播亂其間”來增加愛情的曲折性,添造人為的波瀾。小說易名為《雙環記》,作者意在強調王家的敗落由于丫環秋鴻作祟,王家的復興又由于丫環棠兒忠誠,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來教育世人,以“王氏之盛衰,其關系乃在兩婢,不亦奇哉”,來繼承“傳奇”的小說傳統,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創新意識的衰退和向傳統的復歸。
《雙環記》盡管仍運用了較多的書信,來剖白人物的內心世界,推進情節的進展,但從小說的整體看, 由于作者重在“傳奇”,小說便不能象《玉梨魂》那樣情節淡化,作者在情節曲折上刻意經營,使人物關系錯綜復雜,以大云、二云與蕙姑組成一個三角關系,又以蕙姑、琪仙與二云組成另一個三角關系,加上雙方的家長和兩個丫環,使得這兩個三角縱橫交錯,增加了情節的復雜曲折。但是,也正因為這樣,作品敘述故事情節較多,而在描繪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復雜性上,顯然不如《玉梨魂》,在中國小說的發展史上,也未能象《玉梨魂》、《雪鴻淚史》那樣作出重要的貢獻。作者濃厚的傳統道德觀念和因果報應思想,也影響了小說的藝術性與真實性。
上一篇:《雙鳳奇緣》簡介|鑒賞
下一篇:《古鏡記》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