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棄妻記》簡介|鑒賞
短篇小說。傷心人著。載《禮拜六》周刊第六十八期,民國四年(1915)九月十八日出版。標“滑稽小說”。
小說敘一徐生,乃是危險國絳素省下海人,在惡劇國大學校讀書,在該國雇了個女傭叫山村,漸至相愛,畢業后與她結婚。歸國后,任某大學校長,夫妻頗相愛相得。
當時惡劇國欺凌危險國,危險國于是興起了抵制惡貨的運動。但徐生的妻子即是“惡貨”,他猶豫不定,為了愛國而要與山村暫停夫妻關系。不料山村遂與其同國人某某太郎私通,未幾卷逃而去。徐生最后痛心疾首地說:“嗚呼,人財兩失,此亦予當初愛用惡貨之報也,愿愛國諸同胞,以我為前車之鑒”。作者在文末的“傷心人曰”中說:“徐生者,知過而改,猶不失為賢者。若時下一般無識之徒,能說幾句惡國話,即欣然樂用惡國貨, 自以為亡國之后,我固惡國之姑老爺也,誰敢欺我,夫如是,不且較徐生更無心肝哉!”
很顯然,危險國是指中國,惡劇國則指欺凌中國的列強,抵制惡貨即近代中國的抵制洋貨運動,本篇也是這個運動的一個拙劣的產物。它有很鮮明的干預生活的傾向,而用來干預的則是一種極端的、偏狹的、扭曲的和可笑的觀念。娶了惡國人為妻子,便是“惡國的姑老爺”,便等于用“惡貨”,這里隱藏著把妻子也看作“貨”的傳統意識。本來,把抵制惡貨運動,與對惡國妻子的愛情之間的矛盾作為小說的題材,亦未尚不可,也許還是一個很可以發掘的題材,因為愛國與愛妻雖本無矛盾,但對于一個有著傳統觀念的中國人來說,它卻確是一個矛盾。然而作者卻把矛盾簡單地解決了:“愛國棄妻”!確實,造成近代中國人的這種偏狹的、有外國侵略者欺凌太甚的因素,但其中也隱含著非常腐朽落后的傳統意識,如把妻子也看作“貨”之類。這篇小說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造成小說失敗的另一原因,是作者并不明白什么是文學。他只不過為了發“傷心人曰”的一段議論,而敷衍出一個故事作為事例罷了,并不把故事與故事中人物的本身作為小說描寫的真正對象進行刻畫。過于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政治參與性的凸現,以致作品失去了它作為文學的本性,這是近代一大部分小說的失敗之處,這里面受著近代社會思潮的極大影響,也與近代小說的倡導者梁啟超等人所持的小說為群治之工具的觀點有直接的關系。這一篇《愛國棄妻記》也可作為這方面的典型例子。
一篇小說,也許會因為它在某一條歪路上走到了極端,而具有了反而典型的意義,從而獲取其存在的理由。《愛國棄妻記》即是如此。
上一篇:《熱血痕》簡介|鑒賞
下一篇:《瑤華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