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宦紀聞》簡介|鑒賞
宋代文言軼事小說。宋張世南撰。《直齋書錄解題》著錄為十卷。有《稗海》本、《知不足齋叢書》本、《說郛》本、《宋人百家小說》本、宋人《筆記小說大觀》本、《四庫全書》本。現有以《知不足齋叢書》本為底本校理的排印本。
《四庫提要》曰: “其書多記雜事舊聞,而無一語及時政。”該書涉及面很廣,當代掌故、逸聞軼事、風土人情、文物鑒賞,以及藝文、小學、考古、術數、醫藥、園藝等,皆有所及。又有志怪談異的內容,而此書的文學價值卻主要由此見出,如:
永福下鄉有農家子,姓張,以采薪鬻鋤柄為業,鄉人目為“張鋤柄”,狀貌丑怪, 口能容拳。一日入山,遇仙人對弈,投之以桃,苦不可食。張心知為仙,冀有所遇,忍苦噉咽。且及半,若將螫舌,遂棄其余而歸。因忽忽若狂,絕粒,食草木實,時言人隱惡,能道未來禍福。素不諳書,忽奮筆作字,得羲、獻體, 口占頌偈,立成如宿構。傳聞四散,士夫多往赴之。因度為僧人,號為“張圣者”。
初看上去,張鋤柄得仙道似乎很容易,其實他也是經歷了一個痛苦過程的,這就是忍苦啖桃。在經歷了這個痛苦過程之后,方才獲得神奇的本領。作者把這個過程寫得面貌清晰,使人如親見之,在似乎平直的敘述中隱含著波折回環。文字簡潔傳神,頗得《搜神》韻味。另外,這則故事的思想性也是獨特的。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農家子,且狀貌丑怪,居然得到仙人重愛而得仙道,成為“圣者”。這個幻化的故事實際上反映了故事作者的社會觀和審美觀。該書無論道人事,說仙怪,皆文字洗煉,清人耳目,可以廣見聞,資博識。 《四庫提要》稱其為“宋人說部之佳本”,未為溢美。
上一篇:《澠水燕談錄》簡介|鑒賞
下一篇:《滕大尹鬼斷家私》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