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謀杜斷
釋義
原意指房玄齡的策略,杜如晦的決斷。現(xiàn)比喻互相配合,取長補短。
出處
晉·劉昫等《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論》:“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玄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也。”
故事
房玄齡才學(xué)滿腹,工書善文,隋末大亂時,他投靠了李世民,為其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民最得力的謀士之一。后來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他也參與其中策劃,李世民登基后非常信任他,先后封其為尚書左仆射、梁國公。杜如晦出身官宦之家,后來成為李世民的屬官,為文學(xué)館十八學(xué)士之首。在玄武門之變中,杜如晦也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李世民亦封其為尚書右仆射、晉封蔡國公。
房、杜二人初為相時,唐朝開國未久,但凡典章制度等皆由他們制定,同時亦齊心輔政。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經(jīng)常聽從大臣的意見。每逢研究國事時,房玄齡總能提出正確的意見和具體的辦法,卻往往不能做出決定,此時唐太宗就會請來杜如晦,杜如晦將問題略加分析,立即能肯定房玄齡的意見和辦法。因這兩人一個長于計謀,一個擅做決斷,合作得十分融洽,所以人稱“房謀杜斷”。
上一篇: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撲朔迷離》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