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注釋
粟:谷子,去皮后就是小米,在這里泛指糧食的種子。
子:指糧食作物的顆粒。
四海:泛指全國。
猶:仍然。
鑒賞導示
李紳(772—846年),字公垂。他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又是寫新東府詩的最早實踐者。
鑒賞
詩的前兩句先擺事實:春天種下一粒種子,秋天豐收的季節就可以收獲上萬顆的糧食。“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由衷地贊美了農民的勞動。
詩的后兩句提出問題:全國上下沒有一塊荒蕪的田地,可是仍然有辛勤的農民被活活的餓死,這是為什么?
這首詩用對比的手法揭示了農民的處境,“萬顆子”寫豐收之多,“無閑田”寫豐收之博,但如此巨大的收獲,農民仍因饑餓而死。詩人通過強烈的對比寫出了農民生活的悲慘。
鑒賞要點
[1]名句:“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2]層層遞進,強烈對比。
[3]語言平實、厚重。
上一篇:(唐)盧綸《塞下曲》小學生古詩鑒賞
下一篇:(唐)李紳《憫農(之二)》小學生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