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雜劇作家。名列“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之首,并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提名為“世界文化名人”。在現代編寫的《中國文學史》中,關漢卿是元代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但在元代,于瓦舍勾欄搬演的雜劇屬“下里巴人”,作為“雜劇班頭”的關漢卿,自然也就進不了正史的《文苑傳》。他自稱是“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以風流自許,以青樓為樂,這在正統士大夫看來,分明是“墮入下流”,不可救藥。然而,關漢卿并非來自社會下層,據鐘嗣成《錄鬼簿》:“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既然能在皇家醫院任“院尹”,就不會是尋常人家。但元代太醫院并無“院尹”這一官名,于是有人懷疑這可能是關漢卿在金代的官職。據元末朱經《青樓集序》,關漢卿是“金之遺民”,入元后“不屑仕進”,也就是說,關漢卿浪跡市井,是他忠于前朝的表現。不過,這只是推測之詞。又據后來人記載,關漢卿“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他常常“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是一個才氣橫溢、風流蘊藉的書會才人。他一生創作雜劇六十多種,今存《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望江亭》、《蝴蝶夢》等十八種,而以《竇娥冤》最為著名。此劇通過善良無辜的竇娥被流氓和貪官送上斷頭臺的悲劇,揭露了社會的黑暗。這是一個關于“社會正義”的悲劇,一個普通的小人物,有理無處說,有冤無處伸,叫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這在當時和以后都具有典型的意義。只要社會還存在類似的冤案,它的悲劇力量就不會減弱。《竇娥冤》是中國古典悲劇的典范,近代學者王國維甚至認為,即使將其“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
上一篇:《辛棄疾》文學成就介紹
下一篇:《徐渭》文學成就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