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紫藤蘿瀑布》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進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來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關于生死的疑惑,關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察顏觀色,試探什么。后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我曾遺憾地想:這里再看不見藤蘿花了。
過了這么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1982年5月6日
宗璞是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女兒。由于生長在世代書香門第之中的緣故,她的創作一開始便帶有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影子,知識階層的氣質、情操和生活方式的痕跡在其作品中始終若隱若現。
宗璞最初以小說成名,但游記散文《西湖漫筆》剛一發表,馬上獲得了散文界的認可。如今,說到宗璞,就不可不提到宗璞的散文。
宗璞的文字一向不重華文麗藻,而通常是在素樸中求深蘊。讀她的散文,像是聽鄰家好友在七月的豆棚瓜架下,娓娓地在耳邊低語,不知不覺中就明白了她的心情,理解了她所有的表達。
《紫藤蘿瀑布》,寫的是紫藤蘿盛開的模樣。這種花在宗璞的筆下,既開得恣肆風流、輝煌燦爛,讓人“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卻又自得其樂、耐得寂寞,在“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的時刻,還一點不在意地只顧生機勃勃地叫嚷“我在開花”!
文中的兩方面描寫都讓讀者印象深刻。其中一種是宏觀總體的,是紫藤蘿一朵一朵一串一串匯成的花海瀑布;另一種是微觀個體的,“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兩者皆是運用譬喻來描摹,使得無論是整樹的紫藤蘿還是單個的花朵,都那么惟妙惟肖,親切可見。如此描摹,使得這篇文字從頭到尾,都有著充溢張揚的生命張力隱現其中,讓人忽視不得。
作者對紫藤蘿花心醉神迷之時,也陷入了回憶并獲得了淡淡的明悟。在十多年前,“我”家門外也曾有一大株紫藤蘿。但與現在看到的相比,那時的紫藤蘿“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掛在樹梢,好像在察顏觀色,試探什么”。作品完成于1982年,十多年前正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宗璞這里顯然是指的這一特殊時代。而相由心生,那時的紫藤蘿之所以伶仃孱弱地仿佛在“察顏觀色”,“試探什么”,其中意味不言而喻。在這里,花猶如人,人的命運和花的命運聯系在了一起。然后是明悟。“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散文的行文脈絡非常清晰,娓娓道來,讀者絲毫不覺有斧鑿之痕,這不能不歸功于宗璞舒緩自然猶如行云流水的敘述。
這篇散文同時也表現了宗璞散文的另一特色:散文風格與傳統靠近,喜寄情于景物之中,主觀抒情成分極少。所以,盡管說的是經歷了一個特殊年代的磨礪后,人的生命仍舊旺盛充沛,卻將這一明悟始終放在了對紫藤蘿花的描摹當中,讓人讀下來回味悠長。
上一篇:《魯迅·鑄劍》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陳東東·雨中的馬》原文閱讀|主旨理解|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