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既愛衡才,數稱述于曹操。操欲見之,而衡素相輕疾,自稱狂病,不肯往,而數有恣言。操懷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殺之。聞衡善擊鼓,乃召為鼓史,因大會賓客,閱試音節。諸史過者,皆令脫其故衣,更著岑牟單絞之服。次至衡,衡方為《漁陽》參撾,蹀而前,容態有異,聲節悲壯,聽者莫不慷慨。衡進至操前而止,吏呵之曰:“鼓史何不改裝,而敢輕進乎?”衡曰:“諾。”于是先解衵衣,次釋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單絞而著之,畢,復參撾而去,顏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后漢書·禰衡傳》 事亦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三國志·魏書·荀彧傳》注引《文士傳》。
[述要] 孔融很愛禰衡的才華,屢屢在曹操面前稱道他。曹想見他,但禰一向看不起曹,自稱有狂病,不肯前去,且每每有狂妄不敬之言。曹雖心懷怨憤,但因禰的才能名聲,不準備殺他。曹聽說禰善擊鼓,就將他召來充作鼓史。于是曹大會賓客,欣賞鼓樂。眾鼓史經過,均令脫去身上衣服,穿上鼓史穿的衣帽。輪到禰衡,他正擊《漁陽》參撾,便踏著小步走上前來,容貌儀態與平時不同,鼓聲悲壯,聽者無不慷慨激昂。他到曹面前停了下來。官吏前來呵斥,要他改裝,不得輕率。于是禰先脫近身之服,然后將所有的衣服脫掉,赤身裸體而立,又慢慢地取岑牟之帽,單絞之衣穿戴,穿戴完畢,重新擊鼓三撾而去,毫無羞色。曹笑著說:“本想羞辱禰衡,但他反而羞辱了我。”
[按語] 后世據禰衡擊鼓事改編成戲曲多種,著名的有明徐渭《四聲猿·狂鼓史漁陽三弄》、京劇《打鼓罵曹》等。
[事主檔案] 禰衡(173—198) 漢末文學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東臨邑東北)人。少有才辯,長于筆札。性剛傲物。曹操欲見之,不肯往。操乃召為鼓史,大會賓客,欲當眾辱衡,反為衡所辱。操怒,遣送荊州劉表。復不合,轉送江夏太守黃祖,被祖所殺。作有《鸚鵡賦》,借以抒寫才智之士生于亂世的不幸遭遇,辭氣慷慨,為詠物小賦中優秀之作。
曹操(155—220) 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初平三年(192),為兗州牧。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官渡之戰后,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篇,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上一篇:《寫字必得錢 趙孟頫》
下一篇:《劉石經 王肅 元宏 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