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國性亮直,嫉惡太甚。王荊公初為參知政事,閑日因閱讀晏元獻公小詞而笑曰:“為宰相而作小詞,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為爾,顧其事業豈止如是耶!”時呂惠卿為館職,亦在坐,遽曰:“為政必先放鄭聲,況自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鄭聲,不若遠佞人也。”呂大以為議己,自是尤與平甫相失也。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五
[述要] 王安國(字平甫)性格正直,嫉惡如仇。其兄王安石(封荊國公)剛任參知政事時,閑時翻閱晏殊(謚元獻)小詞,笑道:“身為宰相而作小詞,這好嗎?”安國說:“他只是偶然興到而作罷了,他的事業難道僅僅是這個嗎?”當時呂惠卿也在座,馬上反對道:“官員必須首先放鄭聲(排斥淫樂),何況自己作呢?”安國正色反駁:“若講放鄭聲,不如先遠佞人(疏遠諂媚小人)。”呂認為此話指自己,從此兩人不和。
[按語] “放鄭聲,遠佞人”,見《論語·衛靈公》。
[事主檔案] 王安國(1028—1074) 宋詩人。字平甫。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王安石弟。才高于人,卻終生未見用。曾數舉進士,又舉茂材異等,有司考其所獻序言,為第一,然因母喪不試。熙寧初,韓絳召試及第,除西京國學教授,旋因忤神宗,僅授秘閣校理。安國雖為安石弟,然政見多不合,“每以新法力諫”。結怨于呂惠卿,后以事奪官,放歸田里。其詠史詩如《讀魏世家》等即寄托極深感慨。寫景詩則風發泉涌,《同器之過金山寺兼呈潛道》、《滕王閣感懷》皆有梗概之氣。其詩又工于用事,人稱“對偶親切”(陳師道《后山詩話》)。著有《王校理集》。
呂惠卿(1032—1111) 宋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字吉甫。嘉祐進士。初為王安石所信任,參加制定青苗、均輸等法。王安石罷相,他任參知政事,繼續推行新法。安石再相, 兩人交惡。出知陳州等地。哲宗即位,被劾貶建州。徽宗時,兩度遭貶。著作多佚,今有輯本《莊子義》。
上一篇:《不能殺身以從 范縝 蕭子良 王琰》
下一篇:《不輕負至交 王起 白敏中 賀拔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