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中,長安有沙門,善病人文章,尤能捉語意相合處。張水部頗恚之,冥搜愈切,因得句曰:“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徑往夸揚,乃曰:“此應(yīng)不合前輩意也!”僧微笑曰:“此有人道了也。”籍曰:“向有何人?”僧乃吟曰:“見他桃李樹,思憶后園春。”籍因撫掌大笑。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三
[述要] 元和中,長安有個和尚,善于找他人詩文中的瑕疵,更擅長捉住襲前人語意的弊病。張籍(曾任水部員外郎)被他挑剔了幾次,心里很氣惱。他冥思苦索后,作了兩句詩:“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頗為得意,至和尚處夸揚,說:“這兩句肯定不會與前人的詩意相重。”和尚微笑著說:“這已有人說過了。”張說:“到底是誰?”和尚吟哦道:“見他桃李樹,思憶后園春。”張聽了,拍手大笑。
[事主檔案] 張籍(約767—約830) 唐詩人。字文昌。蘇州(今屬江蘇)人。貞元進(jìn)士,歷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yè)等職,故世稱張水部或張司業(yè)。其樂府詩多反映當(dāng)時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也有描寫婦女的悲慘處境者,甚受白居易推崇。和王建齊名,世稱“張王”。有《張司業(yè)集》。
上一篇:《晚唐手筆 鄭澐 周發(fā)春 陳濂》
下一篇:《有此狂兒 李紳 辛丘度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