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芳草蕭艾
【出典】 《楚辭》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東漢·王逸注:“《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宋·洪興祖補(bǔ)注:“《淮南》曰:‘膏夏紫芝與蕭艾俱死。’(注)‘蕭、艾賤草,以喻不肖。’”按:見《淮南子·俶真訓(xùn)》。
【釋義】 屈原在《離騷》中以芳草香花喻忠貞君子,以蕭艾惡草擬奸佞小人,并有昔日芳草今為蕭艾之傷嘆。后因用“芳草蕭艾”作為詠中道變節(jié)的典故。
【例句】 年年秋后,笑觀芳草蕭艾。(鄭清之《念奴嬌·菊》2322)此詞詠菊,句中借芳草蕭艾反襯菊之晚節(jié)如一。
上一篇:典故《芳草池塘》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芳酒載盈車》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