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龍節
【出典】 《周禮·地官·掌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以英蕩輔之。”東漢·鄭玄注:“山多虎,平地多人,澤多龍。以金為節,鑄象焉,必自以其國所多者于以相別為信明也。”
【釋義】 周時,澤地諸侯國的使臣,持鑄有龍形的金屬節,即龍節。宋詞中常借以表示節度使等地方長官的身份。
【例句】 ①名鎮垂湖,屢憑熊軾;恩滿西江,載分龍節。(趙善括《醉蓬萊·辛卯生日二首》其二1986)這里用以表示壽主多次出任地方長官。②豹韜龍節,談笑坐清江漢。(李廷忠《感皇恩·壽王節使》2267)這里用“龍節”表明王氏的節度使身份。③慶彩衣、龍節侍慈萱,春長綠。(丁黼《滿江紅·壽江古心母》2281)這里借以代指擔任地方長官的江古心。
上一篇:典故《龍艘錦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龍虎散,風云滅》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