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清空
古代詩學概念。指空靈清雅的詩歌審美境界。語見南宋張炎《詞源》,作者標舉“清空”與“質實”相對,用以論詞,云:“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姜白石詞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此清空質實之說?!卑磸堁子谩扒蹇铡币辉~來概括姜夔的詞風,其目的是為了補救吳文英詞的濃艷、堆砌以至晦澀的弊病。所謂清空,即是“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的境界。清沈祥龍《論詞隨筆》釋之云:“清者不雜塵埃之謂,空者不著色相之謂。清則麗,空則靈,如月之曙,如氣之秋。表圣之詩,可稱之詞。”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特別強調沖淡的風格與空靈的意境,如論“典雅”云:“落花無言,人淡如菊?!闭摗扒迤妗痹疲骸吧癯龉女?,淡不可收?!闭摗靶稳荨痹疲骸熬闼拼蟮?,妙契同塵,離形得似,庶幾斯人?!苯院嫌趶堁姿^“清空”之境,可見張炎此論當受司空圖的影響。此外,宋末元初詩壇出于對宋代江西詩風的反省,普遍反對以文入詩、以議論入詩,批評好使事用典、鋪陳排比的傾向,詩論家偏向于一種空靈的富于神韻的審美趣味。如姜夔《白石道人詩說》)敘“自然高妙”之境為:“非奇非怪,剝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眹烙鹨浴傲缪驋旖?,無跡可求”、“透徹玲瓏,不可湊泊”描寫盛唐人之“興趣”(《滄浪詩話》)。劉將孫以“清氣”論詩,謂其如人中之仙,植物中之梅,鳥類中之鶴?!案匈p于風露之末,暢適于無人之野”,其品極高,絕無一點塵俗之氣(見《彭宏濟詩序》、《九皋詩集序》)。林防則以禪論詩,標舉“句法清圓旨趣空”之“空趣”(《白云集序》)。這些議論與張炎“清空”之說相先后,都是當時時代的審美趣味在詩論、詞論中的表現。然“清空”與“質實”本是一組相對應的審美概念,近于“虛”與“實”的關系,若過分地偏于一端,便易產生流弊。劉熙載《藝概·文概》云:“文或結實,或空靈,雖各有所長,皆不免著于一偏。試觀韓文,結實處何嘗不空靈,空靈處何嘗不結實?!惫蕪堁滓院笠浴扒蹇铡闭撛娫~者,多注意不作極端之論。如清賀貽孫《詩筏》云:“清空一氣,攪之不碎,揮之不開,此化境也。然須厚養氣始得,非淺薄者所能僥幸?!敝軡督榇纨S論詞雜著》云:“初學詞,求空,空則靈氣往來;既成格調,求實,實則精力彌滿?!彼摫惚容^全面一些。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清宮詞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