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新敏
短篇小說。作者張慶田。發表于《河北文學》1962年第7期,后收入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1月出版的《建國以來短篇小說》。小說先寫“老堅決”的來歷。“老堅決”名叫甄仁。1941年,日本鬼子包圍了村子,威逼大家交出八路軍的區長來。眼見百姓慘遭屠殺,他冒充了區長。后來,他逃脫魔掌,拉起隊伍,斗敗了鬼子。邊區政府首長夸獎他“真堅決”。鬼子投降了,他卻得了半身不遂的病,醫生怎么也治不好。他一怒之下自己試驗各種藥方,居然治好了,人們贊嘆他“真堅決”。搞互助組,別人找富裕人家,他卻找了一個孤兒和一個寡婦。別的組散了,他的組堅持下來了,人們說:“還是老堅決堅決。”后來,他又頂住風言風語,與寡婦結了婚,又與五戶貧農互助。從此,“老堅決”的名字越來越響亮。但近幾年這個代號卻與“老保守”聯在了一起。縣農工部的小劉舉例說他堅決得叫人受不了。那年人家別的村都是黑夜白天鏖戰,鬧得轟轟烈烈,他卻仍不緊不慢,不按上面意圖辦。公社王書記氣壞了,評比時給了他一面大黑旗。一個老頭則夸他領導得堅決。一年,冰雹打了麥子,他硬是發動群眾把麥子掃了回來。后來通過他老婆和兒媳的介紹才知黑旗的原委。公社書記“王大炮”太主觀,瞎指揮,光圖打場、種麥、拔棉花秸快,不要質量,老堅決不聽他的,按部就班,便得了面黑旗。但縣里檢查團來了,一看地凈了,產量又是這個村第一,黑旗只好給拔掉了。上面指示一般情況下,隊要劃小一點,“王大炮”不顧實際情況,又來要求“老堅決”照辦,“老堅決”又給堅決頂回去了。這時省委書記來了,贊揚了“老堅決”的精神。“王大炮”自動要求去黨校學習去了。小說很善于刻畫人物性格,通過一系列軼事,將甄仁的堅決實事求是、對人民負責的一面刻畫得鮮明深刻。情節生動有趣,富有幽默感。
上一篇:儀平策《“狐仙”擇偶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李曉曄《“藍軍司令”》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