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九年面壁
【出典】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三《第二十八祖菩提達磨》(按:《五燈會元》作《東土祖師:初祖菩提達磨大師》):“廣州刺史蕭昂具主禮迎接,表聞武帝。帝覽奏,遣使詔迎請,當大通元年丁未歲也。十月一日至金陵。……祖知機不契,是月十九日,潛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屆于洛陽。當后魏孝明太和十年也(按:《五燈會元》作“當魏孝明帝孝昌三年也”),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競起害心,數加毒藥。至第六度,以化緣已畢,傳法得人,遂不復救之,端居而逝。即后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丙辰歲十月五日也(按:《五燈會元》作“即魏文帝大統二年丙辰十月五日也”)。”又,《神僧傳》卷四《達磨》:“帝(蕭衍)不省玄旨,師知機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蘆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趨魏境,尋至洛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據《古今逸史》)
【釋義】 南朝梁時,佛教第二十八祖、禪宗初祖菩提達磨被梁武帝蕭衍迎至金陵。達磨見蕭衍不悟玄旨,遂至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九年后被人投毒,端坐而逝。
【例句】 梁武憨癡達摩呆,個中消息豈容猜。九年面壁口慵開。(史浩《浣溪沙》[梁武憨癡達摩呆]1282)這里是詠菩提達磨事跡。
上一篇:典故《九州四海》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九斿》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