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賣刀買牛
【出典】 見“刀換犢”條。
【釋義】 西漢龔遂任渤海太守時,見齊地風俗奢侈、不重視耕作,便勸百姓賣掉刀劍買牛買犢,專力務農。后多用作歌頌循吏之典,亦用以描寫太平景象。
【例句】 ①使君五馬去乘驄。賣刀無曠土,贈扇有仁風。(洪適《臨江仙·送羅倅偉卿權新州。》1378)這里用龔遂事,頌揚羅偉卿將成為造福一方的循吏。②且置請纓封萬戶,竟須賣劍酬黃犢。(辛棄疾《滿江紅》[倦客新豐]1888)這里活用本典,以“賣劍買犢”表示棄武從農。作者志在建功疆場,但不為朝廷所用,故而有此憤語。③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陳亮《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2102)這里用本典表面上頌揚天下太平,可以專力務農;實際上是諷刺主張對金妥協的人只求茍安。①新甿無限歡謳,盡賣劍賣刀歸買牛。(洪咨夔《沁園春·壽淮東制置》2462)這里用本典稱頌“淮東制置”治理有方,注重農耕,使百姓安居樂業。
上一篇:典故《賣與愁人直幾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賣履分香》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