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龍伯戲
【出典】 見“巨鰲連釣”條。
【釋義】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龍伯國人身軀巨大,曾釣走東海中馱住仙山的六只巨鰲,使兩座仙山沉沒。宋詞中常用作詠海山,詠釣魚的典故。
【例句】 ①員嶠岱輿更赑屭,無根蒂,莫教龍伯邦人戲。(米芾《漁家傲·金山》486)這里用本典將所詠金山比作神話中的東海仙山。②其外海茫茫,下有龍伯,饑時一啖千里。(辛棄疾《哨遍·趙昌父之祖季思學士……》1947)此詞詠魚計亭。作者由魚之遠游自得,聯想到神話中巨鰲被龍伯人釣走的故事,借以勸戒魚之遠游,以切合對魚計亭的吟詠。③嘆如云罔置,龍伯啖,眇難窮。(程珌《六州歌頭·送辛稼軒》2291)作者送辛棄疾,聯想到辛棄疾在詠魚計亭的詞中談到龍伯人對魚的威脅,句中指此。④任公子、龍伯氏,思量來島大上鉤魚;又說巨鰲吞餌,牽翻員嶠方壺。(劉克莊《木蘭花慢·漁父詞》2608)這里用神話中釣巨鰲的龍伯人襯托所詠之漁父非同一般。
上一篇:典故《龍丘洞府》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龍光》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