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山巨源絕交書(節選)
【題解】
選自《嵇康集》。
嵇康(224—263),字叔夜,譙郡铚(今安徽濉溪西南)人。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竹林七賢”之一。曾為中散大夫,故世稱嵇中散。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學問淵博,而性格剛直。因拒絕與當時掌權的司馬氏合作,遭誣被殺。有《嵇中散集》。
《與山巨源絕交書》是嵇康寫給同為“竹林七賢”中人山濤(字巨源)的。山濤由選曹郎遷官大將軍從事郎時,欲薦嵇康代其原職,嵇康作此書拒絕。信中說自己秉性疏懶,不堪禮法約束,不可加以勉強。同時,也流露了對司馬氏篡魏的憤激之情。
本段所選,為原書的最后部分。
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1)。禹不偪伯成子高(2),全其節也。仲尼不假蓋于子夏(3),護其短也。近諸葛孔明不偪元直以入蜀(4),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5)。此可謂能相終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見直木不可以為輪,曲木不可以為桷(6),蓋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業(7),各以得志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此足下度內耳(8)。不可自見好章甫(9),強越人以文冕也(10);己嗜臭腐,養鴛雛以死鼠也(11)。吾頃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12),去滋味(13),游心于寂寞,以無為為貴,縱無九患(14),尚不顧足下所好者。又有心悶疾,頃轉增篤(15),私意自試(16),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17),若道盡途窮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于溝壑也。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況復多病,顧此悢悢(18),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離闊(19),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足下若嬲之不置(20),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足下舊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賢能也。若以俗人皆喜榮華,獨能離之,以此為快,此最近之(21),可得言耳。然使長才廣度(22),無所不淹(23),而能不營(24),乃可貴耳。若吾多病困,欲離事自全,以保馀年,此真所乏耳(25)。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26)!若趣欲共登王涂(27),期于相致(28),時為歡益(29),一旦迫之,必發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30)。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31),雖有區區之意(32),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33),并以為別。嵇康白。
【注釋】
(1)濟:成全。(2)禹不偪句:偪,同“逼”。賢者伯成子高,堯舜時被立為諸侯。后來,舜傳位于禹,伯成子高歸隱躬耕。禹前去見他,問他歸隱的原因,他說禹違背了堯治天下的大道。伯成子高耕而不顧,禹也未逼迫他出來做官。(見《莊子·天地》)(3)仲尼句:子夏,孔子學生卜商的字。蓋,雨具??鬃訉⑿?,遇雨,門人告訴他子夏有雨具??鬃诱f:“商之為人也,甚吝于財。吾聞與人交,推其長者,違其短者,故能久也。”于是不向子夏借傘蓋。(見《孔子家語》卷二)(4)諸葛句:元直,徐庶的字。他與諸葛亮為友,同事劉備,后其母為曹操所獲,他就辭別劉備而歸曹操,未隨劉備入川建立蜀漢。(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5)華子魚句:子魚,華歆的字。幼安,管寧的字。兩人同學。魏明帝時,華歆為太尉,曾薦舉管寧接任自己的職務,管寧推辭不受。(見《三國志·魏書·管寧傳》)(6)桷(jué):屋上承瓦的直木條。俗稱椽子。(7)四民:指士、農、工、商。(8)度內:度量之內。謂能想得到。(9)章甫:殷代冠名。(10)文冕:飾有圖紋的漂亮帽子?!肚f子·逍遙游》:“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文身,無所用之。”(11)己嗜二句:《莊子·秋水》載,惠子做梁國相,莊子去見他。他擔心莊子爭他的相位,在城中搜尋莊子。莊子主動去見他,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南方有鳥,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耶?”(12)方外榮華:正以榮華為身外之事。方,正。外,疏遠,排斥。(13)滋味:美味。(14)九患:指書信前面部分列舉的“七不堪”、“二甚不可”,即做官違背本性、束縛身心的種種害處。(15)頃轉增篤:近來更加重了。(16)自試:自己設想。(17)自卜已審:自己考慮并已決定。卜,考慮。審,明確。(18)悢悢(liàng—):悲傷貌。(19)敘離闊:敘述離別之情。(20)嬲(niǎo):糾纏。(21)此最近之:這樣講最接近我的本性。(22)長才廣度:指有卓越才能和寬宏度量的人。(23)淹:貫通,通達。(24)不營:不求。指不求仕進。(25)此真所乏:這的確是我本性有所欠缺(指沒有長才廣度)。(26)豈可句:黃門,指宦官。以宦官無淫亂之器,比自己無做官之才,都不能稱之為貞潔和高尚。(27)若趣欲共登王涂:若急于想要一同踏上仕途。趣,同“趨”,急于。涂,同“途”。(28)致:招致。(29)歡益:歡悅。(30)自非二句:言假如你不是對我有重怨,不會迫我到這個地步(發狂疾)。(31)野人二句:《列子·楊朱》:“宋國有田夫,常衣縊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狢,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莖、芹萍子者,對鄉豪稱之,鄉豪取而嘗之,蜇于口,慘于腹,眾哂而怨之,其人大慚。子此類也。’”野人,村野之人。快炙背,以曬背為快。美芹子,把芹子當作美味。芹子,青蒿一類野菜。至尊,天子。(32)區區:微小而誠懇之意。(33)解足下:意謂山濤薦己是不相知,故為此書以解之。解,解釋、曉諭。
【導讀】
選段首先提出“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的交友之道,責備山濤對不起朋友的做法。作者列舉了古今四位賢人“真相知”的事例,暗寓了真正的好朋友應該是始終如一、識其天性而成全之。進而說:這個道理只有通達的人才能理解,當然你是明白的了。接下來簡直就是指著鼻子在罵山濤了:我原以為你是夠朋友的“達者”,誰知道你卻像那強迫越人戴花帽子的蠢家伙,像那專吃臭尸爛肉的貓頭鷹一樣。中段作者又自敘家世和身體狀況,表明只求能過平淡清貧的生活,“離事自全,以保馀年”的愿望和自己不慕榮華的本性,并指出不如此的嚴重后果,從而徹底拒絕了山濤的薦引。對山濤的鄙夷之情,作者意猶未盡,終篇處又刺他一筆:野人有以曬背為快樂,以芹子為美味的,想獻給君王,雖然一片誠意,但也太不懂事理了,“愿足下勿似之”。意為凡事不可勉強,不能把自己的志趣強加在別人身上,進一步申述自己不愿做官的意志。又是不動聲色,而揶揄之意盡出,并且表明與山濤絕交。
嵇康崇尚自然,以入仕求榮為恥,以放浪形骸為高,不拘禮法,孤傲拔俗。他以“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為交友之道,強調朋友間始終如一,真正相互了解,給后人很深的啟迪。
【思考】
嵇康交友之道與顏之推交友之道有何區別?請作比較分析。
上一篇:《列子·湯問》高山流水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見義不為無勇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