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文學
海灣地區的科威特、卡塔爾、巴林、阿聯酋、阿曼和沙特阿拉伯這6個阿拉伯國家,統稱 “海灣國家” 。這個地區因其地理位置而決定了它的文化特點,即除了阿拉伯伊斯蘭傳統文化的主體成份之外,還有波斯、印度和東非海岸國家文化的外來成分,因此這是一種“混合文化”,其中的海灣文學,自然也具有這一特點。
本世紀30年代發現石油資源之前,這個地區的文學創作十分落后,其主要形式是傳統的詩歌。從一些國家的知識階層中出現了一批詩人,他們用傳統的格律詩形式創作詩歌,反映社會現實,描寫人民沙漠放牧、潛海撈珠和出海經商的生活,具有樸素的現實主義風格和自然浪漫主義情調。這種詩歌創作在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比較活躍。出現了一些有名的詩人,如科威特的哈立德·弗爾基和沙特阿拉伯的阿卜杜拉·比海爾等人。
從本世紀30年代起,受埃及和敘利亞的阿拉伯新文學運動的影響和推動、海灣國家開始出現小說藝術萌芽。1929年,在海灣地區創辦的第一家雜志《科威特》月刊上,發表了該地區的第一篇短篇小說《莫尼拉》。
到50年代,海灣國家文學創作開始出現新局面。特別是小說創作在科威特比較活躍,出現了法赫德·杜韋里、法兌勒·海勒夫和加西姆·古塔米等著名的小說家。
60年代以后,特別是在70年代,由于大量開采石油、經濟飛速發展,全民教育水平也提高了,該地區的文學創作隊伍迅速擴大,僅沙特阿拉伯就出現150多位作家,并產生了作家團體,參與阿拉伯世界的文學創作與交流活動。近10多年來,西方現代文學思潮進入該地區,對一部分作家的創作傾向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該地區的現代文學發展主流仍然是現實主義。其文學創作中,詩歌,尤其是格律詩仍然占主導地位,其次是小說。
綜觀海灣地區現代文學,就其內容和形式來講,大致可分為3派,即“沙漠派”、“海洋派”和“現代派”。前兩派中老作家占多數,其作品大多反映牧民、漁夫、船工、撈珠人的生活,描寫沙漠和海灣的自然風光,手法和語言較為簡樸、現實生活色彩較濃。而“現代派”大多是一些青年作家,他們力圖運用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各種抽象的表現手法,反映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但其思想內涵較為膚淺,情節簡單,有的作品令人難以捉摸。
海灣國家迄今沒有出現一位在阿拉伯世界享有很高威望的作家和有影響的優秀作品。特別是長篇小說和劇本更是少見。尤其是在卡塔爾、阿聯酋、巴林和阿曼這4個國家,土生土長的作家寥寥無幾,而在一些國家報刊上經常發表文學作品的,大多是外來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人。
上一篇:浪漫詩
下一篇:濕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