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 代有才人出,各領 風騷數百年。
趙翼(1727-1814),字云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能詩,主理論,其主要成就在學術研究方面,有很多著作。李杜:李白和杜甫。江山:指全中國。代:每代。領:成為領袖。風騷:指文學創作。
入選理由:
獨特的形式,用詩歌寫文學評論。
詩詞賞析 用七言絕句的形式寫詩歌評論,開創于杜甫的《戲為六絕句》,后來歷代都有人續作。金人元好問寫有30首,成為文學評論的洋洋大觀。清代用這種形式寫文學評論的有多人,清初的王漁洋,清中期的袁枚都寫有不少。
本篇和以前的寫法有些不同,以前針對某一具體作家的較多,概括泛寫的不多。本篇大筆一揮,實際上概括了古往今來的一切作家和時代。就其表達的卓然獨立的眼光來看的確不同尋常,連李白、杜甫也敢于超越。以前的人即使有看法,也是微詞而已,不敢像這首詩里這樣直接否定,高喊口號。從事物發展變化的哲理來看,本篇的確揭示了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必然發展規律。因此,思想上閃爍著的光芒是本篇的突出價值,對青年人的成長和信心,以及鼓勵后輩超越前人,大膽創新很有教益。但是,空發議論也是本篇的局限。與韓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相比,各自立論不同,但韓愈更尊重文學,而趙翼卻不在文學。說李白和杜甫的詩歌不新鮮不合詩歌史的事實,事實上李杜的詩篇不僅新鮮,而且到趙翼為止還沒有出現領風騷在他們之上的后代詩人。趙翼有如此卓越的眼光識見,有淵博的學問,但很遺憾,他本人卻沒有創作出上佳的詩歌可以一讀,更不要說領風騷在李杜之前了。
上一篇:《曹 操·觀滄海》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馮延巳·謁金門》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