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主義
一體主義詩歌的倡導者是茹爾·羅曼(原名路易·法里古勒,1885—1972)。一體主義這一術語被茹爾·羅曼應用在他關于人類應參加集體生活、應具有集體節奏、集體意識的理想上。羅曼最初對一體主義的直覺發生于1903年10月的一個晚上,當時他正和友人喬治·尚內維埃爾散步,據他自己講:“我走在阿姆斯特丹的街上,仿佛像一個人肉體里的或者是一棵樹的葉子里的一個細胞。我卻是此時此刻惟一意識到這一點的人。應該由我來把握在這街上、在這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之中存在的全部生命。應該由我來沖破這街頭無數汽車發動機的轟鳴和每個行人的運動和思想,讓他們也領悟到這一點。”一體主義者關于集體及其環境的概念和雨果、惠特曼和左拉等作家較早時候在作品中對人類集體經驗的富于想象力的表現有關,也和他們對位于維爾哈倫的大工業城市的幻覺有關;但是一體主義需要對個人意志進行一種移情作用的吸收,并把由此而產生的人類經驗的一體化看作是一種對人類失去永生信心的安慰。
羅曼的早期詩集如《一體的生活》(1908)和《頌歌和祈禱文》(1913)代表了他的抒情詩歌從一體主義中獲得的靈感。在這些詩歌中最值得重視的幾首當中有《大眾頌歌》。但是羅曼在文學上主要不是以他的詩歌聞名,而是以他的多卷本長篇小說《善意的人們》而著稱的。《善意的人們》(1932—1946)由27卷組成,描繪了1908至1933年間法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廣闊圖景。在戲劇方面,他的一體主義詩劇如《在城市中的軍隊》(1911)和《老克羅梅德爾》(1920)繼承了洛佩·德·維加的劇作所表現的風格?!独峡肆_梅德爾》被認為是作者的心愛作品之一,劇中描寫了一體主義英雄伊曼努埃爾如何為自己的村莊塑造了集體意識,以及外部的婦女如何被吸引到這個村莊來,投身到它的生活節奏當中,與它的精神生活融為一體。羅曼對這部奇異的戲劇作了下述評論:“它展示了一個近乎原始狀態的人類社會,……一個要一體化的氏族社會。”羅曼和尚內維埃爾對一體主義詩歌的新節奏進行了創作試驗,并于1923年發表了《詩法小議》。他們提出的主要新理論之一,就是關于輔音韻的理論(見“輔音韻”)。
上一篇:《人世間》等四部曲
下一篇:一千零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