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等四部曲
長篇小說。作者〔印度尼西亞〕普拉姆迪亞·阿南達·杜爾。《人世間》 (Bu-mi Manusia)和《萬國之子》(A-nak Semua Bangsa) 發表于1980年,《足跡》(Jejak Lang-kah) 1985年發表。《玻璃屋》(Rumah Kaca) 1988年問世。四部曲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爪哇社會為背景,反映印度尼西亞民族覺醒的過程,歌頌民族革命的先驅者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反抗斗爭精神。主人公明克出身貴族家庭,高中畢業前便與荷蘭人的侍妾溫托索羅姨娘的女兒結為夫妻。姨娘的身世和言行,她的畸形家庭中接連發生的種種矛盾,明克的愛妻被殖民當局強行送往荷蘭,一連串的嚴酷現實使這位初涉社會的年輕人萌發了對殖民統治的初步感性認識。在《萬國之子》中,明克目睹了農民反抗殖民者搶奪土地的流血斗爭,結識了為喚醒海外同胞視死如歸的中國革命志士許阿仕,受到法國朋友冉·馬芮的多次啟發和教育,這些使明克的民族覺悟得到進一步升華,使他成為深深扎根于民族土地上的萬國之子。在第三部小說中,明克受到妻子洪山梅的啟發,成立了土著民第一個進步組織“貴人社”,創辦了為土著民伸張正義的《廣場》報,標志著印度尼西亞民族解放運動已從自發階段發展到自為階段。另一個進步組織“伊斯蘭教商會”的誕生則預示著一場猛烈的民族斗爭風暴的到來。四部曲用現實主義手法,融入大量翔實的歷史資料,貫穿著作者精辟的思想和觀點,展現出一幅宏偉壯觀的歷史畫卷。作品中穿插了許多富有浪漫色彩的愛情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懸案迭出,扣人心弦。語言簡練流暢,獨具風格。人物典型性格的刻畫和心理描寫也堪稱印度尼西亞小說的典范。杜爾的四部曲被公認為印度尼西亞文學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著作。前三部已譯成多種外文,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
上一篇:黑天
下一篇:一體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