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節
為詩歌作品中的一個基本結構單位,指由有一定的音律模式和韻式的數行詩組成的單位。詩節簡單的有雙行體或四行體,復雜的有英詩中的斯賓塞詩節或濟慈在頌歌中所使用的詩節。詩節有時只限于指四行或四行以上的詩歌單位,雙行詩或三行韻詩是指這些短小形式的更常用術語。這一術語有時也指無詩節詩歌(如《失樂園》)中的分段,但是“詩段”是更貼切并能避免混淆的術語。
有的敘事詩,尤其是史詩,是無詩節的(如《伊利亞特》《埃涅阿斯紀》《失樂園》),不分詩節可以取得連貫緊湊的效果。另有一些作品如蒲柏的《奪發記》(雙行詩體)、但丁的《神曲》(三行韻詩)也有同樣的效果。真正的詩節作品如斯賓塞的《仙后》(斯賓塞詩節)、喬叟的《特羅伊拉斯和克萊西斯》(皇家韻體)使敘事結構與抒情、哀悼、教誨或諷刺部分融為一體。雖然詩節詩歌的特征就是同一詩節形式進行有規則的重復,但詩節詩歌也常有變體,不僅音律可以更替,而且詩節也可以不規則,如柯爾律治的《古舟子詠》。
詩節這一術語有時也用于音律較復雜的獨立的詩歌,如三節聯韻體、六節六行體和十四行詩。
上一篇:記紀歌謠
下一篇: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