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派詩人
指英國文學史上的華茲華斯(1770—1850)、柯爾律治(1772—1834)和騷塞(1774—1843)三位詩人,因他們均在英格蘭北部的坎伯蘭湖區長期生活而得名。
華茲華斯一生都在描寫這個“可愛的湖區”。柯爾律治因與華茲華斯合作編輯《抒情歌謠集》(1798)而與華氏齊名詩壇,并隨華氏北上湖區。騷塞則是追隨其連襟柯爾律治而去湖區長期定居的。1813年,騷塞榮任桂冠詩人,華茲華斯也擔任了本郡的印花稅員。這兩件事引起了文學界對這兩位詩人居住湖區的注意,其中也包括拜倫對他們的嘲諷。
追溯這一名稱的由來,首先是批評家杰弗里在1802年10月出版的《愛丁堡評論》創刊號上撰文抨擊這三位詩人,稱之為“新流派”。1809年,杰弗里在批評文章中又稱三人為“坎伯蘭湖畔派”。1812年2月發表的一篇評論開始使用“湖畔詩人”指這三人。1813年出版的一種檢索目錄在華茲華斯名下加注為“湖畔詩人”。1814年以后,以“湖畔詩人”指這三位詩人的用法開始流行。1843年,華茲華斯接替騷塞任桂冠詩人后,文學批評界才正式稱三人為“湖畔派”。該派的宗旨,一般認為就是華茲華斯主張的詩歌用語及主題須質樸純真的原則。應該指出,柯爾律治與華茲華斯的合作是短暫的,而騷塞與華茲華斯并無直接與系統的合作。
上一篇:海上號子
下一篇:潘佩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