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鏡
印度古代文學理論家兼小說家檀丁的詩學理論著作,大約寫于7世紀末,用頌體詩寫成,分3章共660節。第一章主要將詩分為3種,即韻文體、散文體和混合體,混合體又可分為故事和小說,按視聽的區別可以分為戲劇和詩。然后又論述詩的10“德”,即寫詩中的10種優點。第2章論述與意義有關的許多種語言格式。第3章論各種語言形式,重點論詩中的10“病”,即詩中的10種缺陷或失誤。詩如果寫得好,即具備“德”,相反,如果出現缺陷或失誤,則是“病” ,成不了好詩。這都是語言技巧、修辭和表達意義適當與否的問題,總之是屬修辭學的范疇。從《詩鏡》以及同時期婆摩呵的《詩莊嚴論》這兩部著作起,文學理論中開始了專門講究修辭(即所謂莊嚴) 的先河。
上一篇:詩與詩歌藝術的序
下一篇:貝薩·維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