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詩譜
詩經學專著。三卷,一作二卷。東漢鄭玄撰。《詩譜》原有圖,已亡佚。原本單行,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將《詩譜》文字分列有關各部之卷首,但已非全帙。其后單行本逐漸失傳。宋代歐陽修,元代許謙,清代戴震、吳騫、丁晏等,都曾做過《詩譜》的考訂和補輯工作。今本《詩譜》,首為《詩譜序》,其下有《周南召南譜》、《邶鄘衛譜》,其下每一國風各有一譜,再其下為《小大雅譜》、《周頌譜》、《魯頌譜》、《商頌譜》,總共十七篇。《詩譜》所敘的內容,多為關于《詩經》各部分的世系源流、地籍變遷以及政治、風俗的介紹。根據劉勰和孔穎達的解說,是譜既有譜籍簿錄的涵義,又有序文的作用。由于《毛詩》有“序”,所以鄭氏改稱為“譜”。鄭玄在《詩譜序》中說明他論列各詩的世次是根據《春秋》次第和《史記》年表,編列以后,讀者“欲知源流清濁之所處,則循其上下而省之,欲知風化芳臭氣澤之所及,則旁行而觀之,此詩之大綱也”。提供各詩的背景材料,是為了幫助讀者深入理解詩義。鄭玄在《毛詩序》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按照時代排列和解釋各詩的完整體系,使全部詩篇的編次固定下來,歷經一千數百年不再散佚,《詩譜》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也留下不良影響。《詩譜》采用“以史證詩”的方法,有些史事出于傳說,詩中并無內證,故所定歷史世次,不可信者居多。例如《詩譜》說《商頌》是商朝成湯時代的詩,說《二南》中除《召南》中的《甘棠》《何彼秾矣》二篇為武王時代的詩以外,其馀全部都是文王時代的詩,都不符合事實。《詩譜》繼承《詩序》“正變美刺”的說法,并進一步發揮,將現存諸詩強分“正變”,按諸實際,根本不能成立。《詩譜》所敘史實,亦多舛誤。《詩譜》于《毛詩正義》中分列各部卷首。另有各家輯本多種。宋歐陽修補亡一卷,《毛詩本義》附;清胡元儀輯一卷本,收入《皇清經解續編》。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詩纘緒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詩酒文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