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高適
字達夫。史稱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似指郡望。其父崇文官韶州長史,適隨父居嶺南,后客居梁、宋(今河南商丘一帶)。“適性拓落,不拘小節(jié),恥預(yù)常科,隱跡博徒,才名自遠。”(《河岳英靈集》)唐玄宗開元七年(719)前后,游歷長安,求仕無成,乃東歸梁、宋,北上薊門,于邊塞軍旅生活多所體察。開元二十年,上詩信安王李祎幕下,求援引未果,復南歸宋州。開元二十三年,于長安應(yīng)制舉,不第。天寶三載(744)夏,與李白、杜甫相會于梁、宋,詩酒往還。天寶八載,由宋州刺史張九皋推薦,中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寶十一載,辭官再游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安史亂后,歷任淮南節(jié)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jié)度使等,官至左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卒,謚忠。高適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與岑參齊名,世稱“高岑”。代表作如《燕歌行》、《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等,當時極具聲名。詩以樂府、古風尤為擅長,頗為杜甫所推許。殷璠評其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河岳英靈集》)。《新唐書》本傳謂適“以氣質(zhì)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布”。天寶七載左右,張九皋編、顏真卿序的高適詩集,久佚。兩《唐書》著錄其集二十卷,亦佚。現(xiàn)存《高常侍集》十卷。《全唐詩》卷二一一至二一四存其詩四卷,《全唐詩補編》另有輯佚之作十馀首。今人劉開揚著有《高適詩編年箋注》,孫欽善著有《高適集校注》。《舊唐書》卷一一一、《新唐書》卷一四三有傳,另參《唐詩紀事》卷二三、《唐才子傳》卷二。今人周勛初著有《高適年譜》。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駱賓王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高郵耆舊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