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作名·雞鳴
漢樂府民歌篇名。始見于《宋書·樂志》,《樂府詩集》載入卷二八《相和歌辭·相和曲》。此為諷刺漢世權貴之作。全詩由三部分組成:“初言天下方太平,蕩子何所之;次言黃金為門,白玉為堂,置酒作倡樂為樂,……;終言桃傷而李仆,喻兄弟當相為表里。”(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卷上)首六句告誡“蕩子”太平之世,法不可犯;中間十八句追敘“蕩子”得勢貴幸時的顯赫驕奢;末六句謂其遭禍敗滅后的兄弟自相傾陷。藝術上突出中段鋪排描繪,極寫繁華之狀,以寓奢僭不法作威必敗、盛極則衰的嘲諷之意。陳祚明日:“當時必有為而作,其事不傳,無緣可知,但覺淋漓古雅。古雅,辭也;淋漓,情也。即事不傳而情未嘗不傳。”(《采菽堂古詩選》)詩末“李代桃僵”的比喻,成為后世習用的典故。
上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魚玄機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黃公度先生詩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