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 誠齋詩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四十二卷,南宋楊萬里撰。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進士,孝宗初知奉新縣,曾官國子監博士、太學博士、太子侍讀、秘書監,寧宗時致仕,進寶謨閣學士。與陸游、范成大等齊名。
楊萬里善用新鮮活潑的小詩,描寫大自然之美。自然界中的大至高山流水,小到游蜂戲蝶無不可入詩。一些平常的景物,日常的生活,經過楊萬里筆墨的點染無不新鮮活潑,生動有趣:“曠野風從腳底生,遠峰頂與客額平。何人知道誠齋叟,獨著駝裘破雨行”(《劉村渡》);“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曉行望云山》);“雨足山云半欲開,新秧猶待小暄催。一雙百舌花梢語,四顧無人卻下來”(《積雨小霽》);“發脫心知不再生,新年底急頓星星。城邊老柳也欺我,春里滿頭依舊青”(《理發》)。身披駝裘,破雨獨行的詩人;忽長忽短的云山;積雨初停,四顧無人,從樹上翩然而下的百舌;作者理發時看到自己兩鬢斑白,而窗外老柳春來泛青時的悵惘,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事物,經作者寫來是那么富于生命力,那么生動,仿佛是畫家的詩。
楊萬里詩中也有一些憂國憂民、關心時事的作品,但其數量、質量都遜于陸游及范成大。
楊氏倡導“活法”,富于幽默情趣,特別善于抓住景物動態的一剎那,如“攝影之快鏡頭”把轉瞬即逝的景物攝入詩篇。“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這是蜻蜓立于出水小荷尖角上;“簾影窺池到藕根,水光為我弄朝暾。魚兒解作晴天雨,波面吹成落點痕。”(《曉坐荷橋》)這是魚兒在水面弄波吹泡。這是畫面感更強的小詩。
萬里在詩中大量吸收俚語謠諺入詩,學習民歌的白描,形成了其獨特的“誠齋體”。
楊氏是南宋在藝術上最富于獨創性的詩人,其作品很多,少作千余篇皆焚之,現存詩從紹興壬午(1162)開始,共編九集,為《江湖集》《荊溪集》《南海集》《朝天集》《江西道院集》《朝天續集》《江東集》《退休集》。各集均以年代為序,全部詩作可作為楊萬里年譜來看。此九集曾分別刊行,今傳本乃其長子楊長孺所編定,首刊于端平元年(1234),名《誠齋大全集》,此本尚存于世,藏于日本帝國圖書寮。
今通行本為清末繆荃蓀所藏影宋寫本,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本即據此影印。《誠齋大全集》前四十二卷為詩集,自明單刻行世。清乾隆間其二十世裔孫楊振鱗據明刻本刊刻行世。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蕭爽齋樂府》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石臼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