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詞論· 詞學集成》新詩鑒賞
詞論,八卷,清江順詒撰。順詒(生卒年不詳)字秋珊,自署原為明鏡室主人,安徽旌德人。廩貢生,官浙江知縣。長期居住杭州,工詞。
此書旁征博引,采錄諸家論詞之語,考其異同、得失,加以折衷,定于一是。“以存前人之正軌,示后進以準則”。對于審律考音,尤為詳密。提出“因韻以求音,因音以求體”。對萬樹《詞律》不夠精審處指責尤多。
全書分八部分:
一曰源,主要探求詞曲來源問題,指出詩詞同源,強調詞的音樂性質。認為“樂府亡而詞作,詞亡而曲作。非亡也,蓋變也。本有所不足,變一格以求勝,而本遂亡”。因此,他指出填詞不僅要講四聲,還應分辨五音。《詞律》之病就在于不講宮調五音,僅在四聲上講求。
二曰體,主要探求詞之體制。江氏認為:“謂詞出于樂府則可,謂古之樂府即今之詞則不可。”詞應有不同于古樂府的獨特體制。詞是以詞就腔(除了少量自度曲),而古樂府主要是文士寫詞,樂工配曲,這實際是以腔就詞。
三曰音,主要論音樂與詞之關系。強調韻與音之別。言韻指平上去入之四聲,喉舌唇齒牙謂之五音。
四曰韻,主要論四聲與詞之關系。
五曰派,主要介紹各詞派和作者對它們的評價。江氏主“清空”說,他認為不善學者,多作“隱約語”。他贊成張炎對吳文英的批評,反對質實,也贊成張炎“揚秦(觀)而抑柳(永),以辛劉為別派”。對于常州詞派主寄托之說是贊同的,但對周濟過分推尊周邦彥表示不滿。
六曰法,主要論詞法。作者強調“立意新”,“詞要放得開,最忌步步相逢。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遠。必如天上人間,去來無跡,方妙”。并主張詞宜渾成,應該精練。對于詞中的煉句、煉字也提出一些好意見。
七曰境,主要論詞之意境。作者首先分別詩、詞、曲意境的不同,并分析了一些作者詞境的特點。
八曰品,列有郭麐《詞品》十二則,楊伯夔《續詞品》十二則,作者自己《續詞品》二十則。
此書在清詞話中是一部系統且有見解的專著。
初刊于清光緒辛巳年(1881)。常見者有中華書局1986年排印《詞話叢編》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淮海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顧華玉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