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唐五代部分· 趙嘏詩注》新詩鑒賞
詩別集,不分卷,唐趙嘏撰,今人譚優學注。嘏(806?~852?)字承祜,楚州山陽(江蘇省淮陽市)人。青年時曾至塞上。太和六年(832)舉進士不第,逗留長安八年。會昌四年(844)中進士,授渭南尉,卒于任。
趙詩題材狹隘,以奉和干謁往來應酬之作為多,其中也有一些作品表現了流落長安士人侘傺無聊之感。如《自遣》詩云:“晚風疏蟬起別愁,無人回首憶滄州。江連故國無窮恨,日帶殘云一片秋。久客轉諳時態薄,多情只共酒淹留。到頭生長煙霞者,須向煙霞老始休。寫出了欲歸不能,只得借酒銷愁的情景。這是大多數到長安追求功名士子的悲哀。趙氏工于五律、七律,多佳句而少佳篇。如“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長安秋望》),傳誦一時,全篇則較為一般。有些只留殘句,如“徒知六國隨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此為詠秦始皇句,當時曾引起唐宣宗的不快?!疤诨实壅骈L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批評和揭露唐代實行的進士考試制度。這些詩句表現出詩人的見識,可惜全篇已佚。
趙詩佳者清圓熟練,不假雕飾,其下者則油滑浮泛。
趙集《唐書·藝文志》作五卷,其中編年詩二卷,早佚。譚氏以《全唐詩》本為底本,又從《全唐詩外編》和近人段朝瑞校補的《渭南詩集》中補詩四首,殘句二條,加以標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排印出版,收入《唐詩小集》。另敦煌石室中尚存《讀文編年詩》上卷。見徐俊之《敦煌詩集殘卷輯考》P522,中華書局2000年排印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文體明辨序說》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