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 伊川擊壤集》新詩鑒賞
詩別集,二十卷,北宋邵雍撰。雍(1011~1077)字堯夫,別號伊川翁,卒后謚康節,后稱康節先生。先世范陽(北京市西南)人。后遷至河南共城(河南省密縣),終生不仕,居洛陽時與在朝在野的文人士大夫往來密切,司馬光為之買園宅于洛。
邵雍是帶著濃厚的道教色彩的理學家。其論詩雖也承認詩的抒情性質,但又認為詩歌不可寫一己之情,只能言性說理,把詩歌看成是道學宣傳工具。故其詩多為論述其先天太極學說之押韻講義。如《逍遙吟》:“吾道本來平,人多不肯行。得心無后味,失腳有深坑。若未通天地,焉能了死生。向其問一事,須是自誠明。”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生死、天人合一等帶有哲學色彩倫理問題的看法,邵雍認為要解決這些,首先要“誠明”。邵氏的學問在于打通天人關系,所以他的說理詩中也常包括有對自然、對風景的描繪。如《秋懷》三十六首,就把寫景說理和攄寫其恬淡情懷結合起來。有些小詩擺脫了說理,就能寫得天趣盎然:“初秋微雨造輕寒,倚遍東嶺閣上欄。不謂是時煙霞里,松齋人作畫圖看。”(《歸城中再用前韻》)邵詩中還有少量作品反映當時社會問題。如《無酒吟》:“自從新法行,嘗苦無樽酒。每有賓朋至,盡是閑相守。”反映新法對酒的控制。邵氏詩學白居易、寒山子,不拘詩法聲律,不以刻意苦吟為工,大多寫得極為粗糙。
有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道藏輯要》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總集·天啟崇禎兩朝遺詩》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詞論·花草蒙拾》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