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 曹操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四卷,詩一卷,東漢曹操撰。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安徽亳縣)人。漢末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曾官拜丞相,后被封為魏王。
曹氏詩文本三十卷,后散逸。《三國志·魏志》裴注言曹操“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曹詩產量一定不少,現僅存二十二首,均為樂府。詩中反映了漢末持久的軍閥割據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蒿里行》)集中更多是表現對于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對國家統一、天下太平的向往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為之奮斗不息的斗爭精神。他的名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千古傳誦。其詩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有著強烈的感染力,是體現建安風骨的主要作者之一。自屈原以后,曹操是第一位卓有成就留名詩史的詩人。
此集以丁福保《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本及《樂府詩集》等書為本,附《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曹操年表》《曹操著作考》。
有中華書局1962年排印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魏晉南北朝部分·鮑參軍集注》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梨園按試樂府新聲》簡介介紹